•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

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园区动态

    新闻资讯NEWS

    华农专家发现具双重功能水稻新基因(2006.06.05)
    发布时间 :2009-03-24 浏览:3751 发布人:管理员字体:
    汉网消息(记者瞿凌云 通讯员王景刚)生物学理论认为,一个基因通常决定生物的一个性状 。华中农大教授王石平研究小组的一项发现却改变了这一固有认识 :他们发现的一个水稻新基因控制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性状 。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《基因与发育》5 月版上。文章发表后引起该杂志的极大兴趣,随即发表了3页纸篇幅的述评,而王石平等的研究论文篇幅大约为6页。 据了解,此项研究是华中农大领衔主持的“十五”国家重大科技专项“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组研究”下的一个子课题。1999年启动研究工作时,王石平等科研人员发现,水稻中有这个名为Xa13的基因时,就易感染白叶枯病;剔除它,细菌在水稻中就不能存活 ,水稻抗病性就很好 。研究人员因此希望它能在水稻品种改良中发挥作用 。 但后来科研人员偶然发现 ,一旦完全抑制该基因的功能 ,水稻就完全不结种子 ;不完全抑制它的功能 ,水稻就结一点点种子 。 研究人员断定 ,这说明Xa13基因不仅控制水稻的生殖生长,而且控制着水稻的抗病 ,这就意味着两个完全独立的生命活动过程由同一基因控制 。 传统生物学理论认为,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,比如人得了什么癌症 ,或者高矮等都是由某一个基因控制的。王石平等人的发现却否认了这一认识。 王石平昨日介绍,这个基因既是人类的朋友,又是人类的敌人 。没有它水稻不能结种子 ,但有了它 ,水稻又易感染白叶枯病??它是目前全球威胁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 。 这个水稻有害基因的存在,还改变了另一传统的生物学认识 。王石平介绍 ,生物进化的过程是保留有利 、淘汰有害性状的过程。随着环境的变化,有害基因会在进化过程中逐步被剔除 。但研究人员的这项发现证明,有害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仍有可能完整保留在基因组中。 专家称 ,该发现还可提供一个寻找提高水稻抗病性并增加产量方法的新思路 :如果能够抑制该基因在水稻叶子中的作用,则能够降低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可能;而再同时强化该基因在稻花中的作用,又能提高水稻的产量。因此 ,科研人员将有望获得性状更加优良的水稻 。
    反馈

  • XML地图